【解讀】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對“十五五”規劃的指導意義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7-16 點擊:次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城市發展為了誰、依靠誰以及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認真學習領會,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一、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一是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不斷取得突破;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
三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堅持人口、產業、城鎮、交通一體規劃,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線。
四是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采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
五是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強化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切實維護城市公共安全。
六是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七是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依法治市,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務熱線等機制,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二、對“十五五”規劃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和實操性的指導意義
我們認為,會議將“新質生產力”“生物多樣性”“新污染物治理”等新概念系統性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凸顯對科技前沿與生態深層次問題的前瞻布局,為“十五五”城市轉型錨定創新高度與生態深度。
此次會議不僅是短期工作部署,更是“十五五”時期城市發展路線的總綱領。其提出的理念、任務和機制創新,將深度融入規劃編制各環節:一是目標設定:將“人民性、安全性、可持續性”轉化為可量化指標;二是資源配置:引導財政、土地、科技要素向重點領域傾斜;三是政策工具箱:為地方提供更新融資、智慧治理、彈性規劃等新手段;四是考核標準:重塑城市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十五五”城市發展規劃的雛形,已在此次會議中清晰浮現。下一步需關注2025年四季度“十五五”規劃建議的出臺,屆時會議精神將轉化為更具體的戰略目標和行動方案。
一是明確城市發展核心理念,錨定規劃方向
“人民城市”理念深化: 會議強調“以人為本”,要求規劃優先滿足市民生活需求(如住房、交通、環境),這將直接塑造“十五五”公共服務、住房保障、社區建設等領域的指標設定。
高質量發展導向: 突出創新驅動、綠色低碳、安全韌性,為“十五五”設定產業升級、碳中和路徑、防災減災等目標提供頂層依據。
二是聚焦關鍵領域,提供任務框架
城市更新行動指南: 對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治理、歷史街區保護提出系統性要求,“十五五”規劃將據此制定具體項目庫、資金配套和政策清單。
科技賦能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數據整合、精細化管理等部署,將推動“十五五”在數字基建,如AI政務平臺、物聯網覆蓋和治理模式上的突破性布局。
韌性安全體系建設: 防汛、抗震、公共衛生等能力建設要求,將轉化為“十五五”重大基礎設施(如地下管廊、應急避難所)的投資重點和標準提升。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破解規劃實施難點
規劃協同性改革: 強調“多規合一”、全域統籌,直指當前規劃沖突、土地低效等問題,“十五五”將探索更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機制。
多元化融資模式: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建和更新,為“十五五”破解地方政府債務約束、擴大有效投資提供新路徑,如REITs推廣、PPP優化。
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動“繡花式”管理和基層賦權,促使“十五五”在網格化管理、社區自治、執法改革等領域設定量化目標。
四是突出差異化發展,引導地方實踐
分類指導原則: 對超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提出差異化策略,如疏解非核心功能 vs 強化縣域承載,確保“十五五”規劃避免“一刀切”,更契合地方實際。
區域協調聯動: 要求城市群、都市圈內基礎設施互聯、產業協作,將直接體現為“十五五”跨區域重大工程,如城際鐵路網、生態共保區的優先安排。
五是強化政策連貫性,保障規劃落地
銜接“十四五”與中長期目標: 此次部署既解決當前痛點,如房地產風險、內澇治理,也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十五五”將成為承前啟后的關鍵躍升期。
明確責任主體與考核機制: 會議強調“黨政同責”“督查問責”,將推動“十五五”規劃建立更剛性的實施評估體系,如綠色發展、安居工程完成率納入政績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