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新”攀高,向“綠”而聚!龍巖多舉措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千億級產業集群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18 點擊:次
近日,在上杭縣福建晶旭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項目現場,基于氧化鎵壓電薄膜新材料的高頻濾波器芯片生產項目建設正酣,生產線將于不久后建成。“屆時將誕生全球首條超寬禁帶半導體高頻濾波芯片生產線!”公司副總經理簡海榮告訴記者。
?
正是憑著這一“殺手锏”,在之前科技部主辦的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上,晶旭成為我市繼德爾科技之后,第二家獲得此賽事最高獎的企業。
晶旭半導體是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龍巖具有獨特優勢。作為福建省的主要礦產地,目前全市已發現礦產64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45種,其中16種礦儲量居全省首位。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新優勢,正是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秘訣所在。
政策發力
培育壯大產業鏈
近年來,我市將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21年12月印發《龍巖市“十四五”工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年8月出臺《關于做大做強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戰略目標;同時制定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措施、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十二條措施,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等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加碼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駛入“快車道”。我市強化精準招商,繪制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圖及招商地圖,按圖索驥開展招商活動,2023年以來,全市共引進新材料新能源項目233個,總投資846億元,僅今年1至7月,全市新簽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項目36個,總投資114億元。
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領域擁有規上企業84家,已初步形成鋰電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導體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等5條新材料產業鏈;新能源領域擁有規上企業42家,包括新能源電池、能源互聯網及綠電三大主導產業。今年1至7月,全市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283.3億元,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69.2億元。
上杭工業園區蛟洋新材料產業園
產業要發展,完善產業鏈是關鍵。記者從市工信局獲悉,目前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充分發揮紫金礦業、金龍稀土等“鏈主”企業優勢形成集聚效應,上杭工業園區、新羅北部新城等重點區域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去年上杭縣氟化工新材料、長汀縣稀土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創新驅動
鍛造產業硬實力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市以企業是否擁有“殺手锏”技術,以及技術突破后形成產品的市場潛力大小等作為標準,在全市新材料新能源企業中遴選形成企業培育庫。
通過工信科技等部門協同合作,推動入庫企業實現“由專至精、由精至強”,目前已累計遴選認定新材料新能源重點科技企業46家,培育多家擁有全省乃至全國首創技術的“隱形冠軍”。
其中,德爾科技、晶旭半導體等企業多款研發產品突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獲“創客中國”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總決賽最高獎;金龍稀土磁性材料、中石油催化劑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賽特新材的真空絕熱材料在全球冰箱冷柜領域市場占有率領先,鳴友新材料成為我國高端(樹脂基)碳帶的領跑者,福邇金科技建設全球首條富勒烯噸級生產線。
我市還鼓勵現有新材料新能源企業“老樹發新枝”,2023年以來已對超30個技改項目下達補助資金,金額超3000萬元。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1家,省科技“小巨人”企業26家。
“為全市建平臺,建全市的平臺。”近年來,我市還通過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項目落地。龍巖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周江聰告訴記者:“研究院目前深入60余家企業開展實地調研160余次,征集企業技術需求41項,簽訂橫向項目20項,項目經費累計755.5萬元,向上爭取項目17項,獲批經費336萬元。”
記者手記
不論是紫金礦業、金龍稀土等“鏈主”企業形成集聚效應,還是德爾科技、晶旭半導體等企業在顛覆性技術大賽中斬獲最高獎,我市正用實際行動邁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堅定腳步,生動詮釋“老資源”煥發“新動能”的無限可能。資源稟賦只是起點,對創新的持續投入和對產業鏈的精細運營,我市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必將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