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發布文件推動鋼鐵行業穩增長(附四問+一圖)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9-23 點擊:次
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的總目標。《工作方案》部署了5個方面工作舉措。一是加強行業管理。通過聯動實施產能減量置換、產量調控和實施鋼鐵行業分級分類管理,進一步管住增量、優化存量,倒逼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支持優勢企業發展,促進行業供需平衡、優勝劣汰。二是強化產業科技創新。通過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推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和穩定原燃料供給,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擴大有效投資。通過加快工藝設備更新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改造,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改造,先進電爐、特種冶煉等高端裝備應用,長流程轉型短流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先進綠色、低碳工藝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四是拓展市場需求。擴大鋼結構在建筑、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應用,激發釋放消費潛力。五是深化開放合作。穩住外貿市場,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關于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原〔2025〕1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5年8月6日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2025—2026年)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支柱產業,是關乎工業穩定增長、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當前,鋼鐵行業供給總量過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響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制定本工作方案。
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的總目標。《工作方案》部署了5個方面工作舉措。一是加強行業管理。通過聯動實施產能減量置換、產量調控和實施鋼鐵行業分級分類管理,進一步管住增量、優化存量,倒逼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支持優勢企業發展,促進行業供需平衡、優勝劣汰。二是強化產業科技創新。通過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推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和穩定原燃料供給,進一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擴大有效投資。通過加快工藝設備更新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改造,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改造,先進電爐、特種冶煉等高端裝備應用,長流程轉型短流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先進綠色、低碳工藝應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四是拓展市場需求。擴大鋼結構在建筑、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應用,激發釋放消費潛力。五是深化開放合作。穩住外貿市場,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關于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工信部聯原〔2025〕17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商務、市場監管主管部門:
現將《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
2025年8月6日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2025—2026年)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支柱產業,是關乎工業穩定增長、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當前,鋼鐵行業供給總量過大,有效需求不足,供需失衡是影響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主要矛盾。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注重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增強供需適配性,以嚴禁新增產能和實施產量壓減控總量,以高端特鋼研發和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優供給,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領域應用擴需求,以數字化綠色化改造促轉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二、主要目標
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三、工作舉措
(一)加強行業管理,促進優勝劣汰
1.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修訂發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加大產能減量置換力度,對發展電爐鋼、氫冶金等低碳煉鐵工藝和兼并重組、高端特殊鋼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差別化減量置換比例支持,促進產業減量發展和轉型升級。強化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能評等政策協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產能向區域外減量轉移。繼續實施產量壓減政策,按照支持先進企業發展、倒逼落后低效產能退出的原則落實年度產量調控任務,促進供需動態平衡。
2.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落實《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25年版)》,全面開展鋼鐵企業分類評價,按照引領型規范企業、規范企業、不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實施三級管理。加強規范企業分級管理與產業政策、產量調控、財稅、金融等政策協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培育若干引領型規范企業。
(二)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3.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聚焦高端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等領域所需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高溫合金、工模具鋼等關鍵鋼材,組織鋼鐵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持續發揮船舶與海工、超超臨界等新材料重點平臺作用,加快產品應用驗證和迭代升級。落實《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支持地方和企業圍繞高端特鋼、氫冶金等建設中試平臺。
4.促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圍繞汽車、機械、造船、家電等主要用鋼行業升級需求,研究提高產品和應用標準,協同下游行業推進產品應用升級。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產品標準,推動綠色低碳鋼材產品認證,支持有條件地區在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推廣應用綠色低碳鋼材。對鋼筋等實施生產許可證的鋼鐵產品開展質量安全追溯。
5.穩定原燃料供給。加快國內重點鐵礦項目開工投產、擴能擴產。支持合規礦企正常生產,避免行業整頓措施“一刀切”。加大鐵礦石、煉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穩價力度,支持鋼鐵企業與煉焦煤、焦化企業簽訂長期協議。鼓勵進口優質煉焦煤資源、優質再生鋼鐵資源。在廢鋼鐵資源集中區域,開展廢鋼鐵回收-加工-配送-冶煉一體化基地建設。
(三)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轉型升級
6.推進工藝設備更新。落實《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加快高爐、轉爐、電爐、搗固焦爐、頂裝焦爐、燒結機等限制類裝備升級及一代爐齡服役到期的老舊設備更新,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改造。推廣先進電爐、特種冶煉等高端裝備應用。支持有條件地區退出高爐—轉爐長流程,發展電爐短流程。
7.加快數字化轉型。落實《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研究制定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水平評估標準,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培育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標桿工廠、標桿企業。推動“人工智能+鋼鐵行業”發展,支持優勢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數據資源節點,建設高質量數據集;加快推進工藝裝備智能化適配性改造,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通用大模型為底座、冶金機理為基礎同步推進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場景小模型應用。加快推動鋼鐵行業重點企業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替代。
8.推進綠色低碳改造。推進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標任務。支持鋼鐵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改造,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推動開展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路徑研究。支持氫冶金等低碳共性技術攻關,加快推進綠電、綠氫、純氫冶金一體化工藝技術和裝備中試驗證和產業化。推動行業企業建設一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構建鋼鐵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加強碳計量管理,提高碳核算數據質量,做好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的配額交易與清繳工作。
(四)拓展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消費潛力
9.挖掘鋼材應用需求。深化鋼鐵與船舶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簽訂長期穩定合作協議,共同維護產業鏈穩定。積極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徑橋梁等領域應用,支持行業協會搭建鋼材生產、鋼結構加工、部品部件制造、建筑設計、施工建造、安裝裝飾等上下游企業全產業鏈合作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培育一批鋼結構建筑產業園區和鋼材、構件、部品部件數字化供應鏈交易服務平臺。
(五)深化開放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10.促進國際化發展。落實《關于應征國內環節稅貨物出口優化服務規范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要求。強化鋼鐵產品出口管理,維護出口競爭秩序。開展高技術含量鋼鐵產品界定工作,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形成互相認可的產品標準、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持企業遵循國際貿易規則,依法依規開展鋼鐵產品國際貿易,融入國際供應鏈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產業協作,引導鋼鐵產品與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鋼鐵行業穩增長作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舉措,推進任務落實。鋼鐵大省要發揮帶頭作用,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行業協會要在遏制惡性競爭方面積極作為,組織企業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形勢,嚴格落實國家產能產量調控等政策;圍繞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引導企業逐步建立自律機制,著力營造依法依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反映新情況新問題和對策建議。
(二)加強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重點支持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改造、數字化轉型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落實好廢鋼鐵回收“反向開票”政策,推動廢鋼鐵回收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有扶有控的原則,針對鋼鐵行業特點,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為鋼鐵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圍繞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需求,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
(三)加強監測調度。開展常態化運行監測,定期組織召開行業分析運行會,做好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研判,及時掌握行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完善重點產品產能預警機制,對存在過剩風險的行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市場預期。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解讀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對穩定工業增長,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鋼鐵行業持續下行,穩增長壓力較大。
一是鋼材消費達峰,需求持續下降。房地產用鋼需求短期難以回升,傳統建筑用材需求減少,基礎設施建設對需求貢獻潛力降低,汽車、造船等制造業需求雖有所增長,但難以彌補傳統建材減量。貿易摩擦多發頻發,鋼材直接出口不確定性增加。供給能力仍然處于高位,企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二是近年行業處于微利狀態,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2024年,鋼鐵行業利潤662.9億元,同比減少42.6%,行業虧損面較大。今年1-7月,鋼鐵行業雖然實現利潤830.3億元,但行業穩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
三是環保和雙碳約束進一步趨緊,綠色低碳轉型更趨緊迫。2025年底前全國80%以上的鋼鐵產能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也是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第一年。鋼鐵企業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改造,以及后期運維均需要增加投入,帶來較大資金需求。
二、《方案》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方案》的總體目標是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量的增長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發揮好支柱產業的壓艙石作用,守住穩增長的底線,同時又要促進行業經濟效益的回升,避免持續下行的局面。
在質的有效提升方面,引導行業和企業破除粗放的產能擴張、規模擴張的慣性思維,更加注重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質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方案》部署了哪些具體工作?
《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強治理、優供給、促轉型、擴消費、增合作等,共提出5個方面10條具體舉措:
一是聚焦消費達峰、需求下行突出矛盾,提出加強行業管理,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優勝劣汰。
二是聚焦提升供給質量,提出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促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穩定原燃料供給,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三是聚焦行業改造升級,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四是聚焦擴大有效消費,提出挖掘鋼材應用需求,深化鋼鐵與船舶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積極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徑橋梁等領域應用,激發釋放消費潛力。
五是聚焦深化開放合作,提出強化鋼鐵產品出口管理,維護出口競爭秩序,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依法依規開展鋼鐵產品國際貿易,引導鋼鐵產品與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四、如何保障《方案》有效實施?
為了確保鋼鐵穩增長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方案》提出了3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方面,強調央地協作、部門協作、行業自律,協同抓好任務落實。
二是政策支持方面,用足用好現有財稅政策,落實市場化、法治化、有扶有控金融政策,強化人才培養。
三是運行監測方面,通過常態化運行監測、產能預警機制等手段,強化監測調度,保障行業平穩運行。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注重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增強供需適配性,以嚴禁新增產能和實施產量壓減控總量,以高端特鋼研發和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優供給,以拓展建筑和交通領域應用擴需求,以數字化綠色化改造促轉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二、主要目標
2025—2026年,鋼鐵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市場供需更趨平衡,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有效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三、工作舉措
(一)加強行業管理,促進優勝劣汰
1.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修訂發布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加大產能減量置換力度,對發展電爐鋼、氫冶金等低碳煉鐵工藝和兼并重組、高端特殊鋼等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給予差別化減量置換比例支持,促進產業減量發展和轉型升級。強化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能評等政策協同。支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鋼鐵產能向區域外減量轉移。繼續實施產量壓減政策,按照支持先進企業發展、倒逼落后低效產能退出的原則落實年度產量調控任務,促進供需動態平衡。
2.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落實《鋼鐵行業規范條件(2025年版)》,全面開展鋼鐵企業分類評價,按照引領型規范企業、規范企業、不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實施三級管理。加強規范企業分級管理與產業政策、產量調控、財稅、金融等政策協同,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培育若干引領型規范企業。
(二)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3.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聚焦高端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等領域所需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高溫合金、工模具鋼等關鍵鋼材,組織鋼鐵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持續發揮船舶與海工、超超臨界等新材料重點平臺作用,加快產品應用驗證和迭代升級。落實《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支持地方和企業圍繞高端特鋼、氫冶金等建設中試平臺。
4.促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圍繞汽車、機械、造船、家電等主要用鋼行業升級需求,研究提高產品和應用標準,協同下游行業推進產品應用升級。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產品標準,推動綠色低碳鋼材產品認證,支持有條件地區在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推廣應用綠色低碳鋼材。對鋼筋等實施生產許可證的鋼鐵產品開展質量安全追溯。
5.穩定原燃料供給。加快國內重點鐵礦項目開工投產、擴能擴產。支持合規礦企正常生產,避免行業整頓措施“一刀切”。加大鐵礦石、煉焦煤等原燃料保供穩價力度,支持鋼鐵企業與煉焦煤、焦化企業簽訂長期協議。鼓勵進口優質煉焦煤資源、優質再生鋼鐵資源。在廢鋼鐵資源集中區域,開展廢鋼鐵回收-加工-配送-冶煉一體化基地建設。
(三)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轉型升級
6.推進工藝設備更新。落實《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加快高爐、轉爐、電爐、搗固焦爐、頂裝焦爐、燒結機等限制類裝備升級及一代爐齡服役到期的老舊設備更新,推進主體設備大型化改造。推廣先進電爐、特種冶煉等高端裝備應用。支持有條件地區退出高爐—轉爐長流程,發展電爐短流程。
7.加快數字化轉型。落實《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研究制定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水平評估標準,開展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培育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標桿工廠、標桿企業。推動“人工智能+鋼鐵行業”發展,支持優勢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數據資源節點,建設高質量數據集;加快推進工藝裝備智能化適配性改造,以應用場景為牽引、通用大模型為底座、冶金機理為基礎同步推進通用垂直大模型和場景小模型應用。加快推動鋼鐵行業重點企業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替代。
8.推進綠色低碳改造。推進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標任務。支持鋼鐵企業實施能效提升改造,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推動開展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技術路徑研究。支持氫冶金等低碳共性技術攻關,加快推進綠電、綠氫、純氫冶金一體化工藝技術和裝備中試驗證和產業化。推動行業企業建設一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加快構建鋼鐵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加強碳計量管理,提高碳核算數據質量,做好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的配額交易與清繳工作。
(四)拓展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消費潛力
9.挖掘鋼材應用需求。深化鋼鐵與船舶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簽訂長期穩定合作協議,共同維護產業鏈穩定。積極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徑橋梁等領域應用,支持行業協會搭建鋼材生產、鋼結構加工、部品部件制造、建筑設計、施工建造、安裝裝飾等上下游企業全產業鏈合作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培育一批鋼結構建筑產業園區和鋼材、構件、部品部件數字化供應鏈交易服務平臺。
(五)深化開放合作,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10.促進國際化發展。落實《關于應征國內環節稅貨物出口優化服務規范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要求。強化鋼鐵產品出口管理,維護出口競爭秩序。開展高技術含量鋼鐵產品界定工作,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推動形成互相認可的產品標準、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持企業遵循國際貿易規則,依法依規開展鋼鐵產品國際貿易,融入國際供應鏈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產業協作,引導鋼鐵產品與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鋼鐵行業穩增長作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舉措,推進任務落實。鋼鐵大省要發揮帶頭作用,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行業協會要在遏制惡性競爭方面積極作為,組織企業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形勢,嚴格落實國家產能產量調控等政策;圍繞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引導企業逐步建立自律機制,著力營造依法依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反映新情況新問題和對策建議。
(二)加強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重點支持鋼鐵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改造、數字化轉型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落實好廢鋼鐵回收“反向開票”政策,推動廢鋼鐵回收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有扶有控的原則,針對鋼鐵行業特點,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為鋼鐵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圍繞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需求,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
(三)加強監測調度。開展常態化運行監測,定期組織召開行業分析運行會,做好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研判,及時掌握行業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完善重點產品產能預警機制,對存在過剩風險的行業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市場預期。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解讀
《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型產業,對穩定工業增長,支撐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鋼鐵行業持續下行,穩增長壓力較大。
一是鋼材消費達峰,需求持續下降。房地產用鋼需求短期難以回升,傳統建筑用材需求減少,基礎設施建設對需求貢獻潛力降低,汽車、造船等制造業需求雖有所增長,但難以彌補傳統建材減量。貿易摩擦多發頻發,鋼材直接出口不確定性增加。供給能力仍然處于高位,企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二是近年行業處于微利狀態,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2024年,鋼鐵行業利潤662.9億元,同比減少42.6%,行業虧損面較大。今年1-7月,鋼鐵行業雖然實現利潤830.3億元,但行業穩增長的基礎并不牢固。
三是環保和雙碳約束進一步趨緊,綠色低碳轉型更趨緊迫。2025年底前全國80%以上的鋼鐵產能將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也是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第一年。鋼鐵企業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改造,以及后期運維均需要增加投入,帶來較大資金需求。
二、《方案》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方案》的總體目標是推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量的增長方面,提出了增加值年均增長4%左右,發揮好支柱產業的壓艙石作用,守住穩增長的底線,同時又要促進行業經濟效益的回升,避免持續下行的局面。
在質的有效提升方面,引導行業和企業破除粗放的產能擴張、規模擴張的慣性思維,更加注重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質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方案》部署了哪些具體工作?
《方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強治理、優供給、促轉型、擴消費、增合作等,共提出5個方面10條具體舉措:
一是聚焦消費達峰、需求下行突出矛盾,提出加強行業管理,實施產能產量精準調控,推進鋼鐵企業分級分類管理,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優勝劣汰。
二是聚焦提升供給質量,提出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促進大宗產品質量升級,穩定原燃料供給,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三是聚焦行業改造升級,提出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四是聚焦擴大有效消費,提出挖掘鋼材應用需求,深化鋼鐵與船舶等重點用鋼領域的上下游合作,積極推廣鋼結構在住宅、公共建筑、中小跨徑橋梁等領域應用,激發釋放消費潛力。
五是聚焦深化開放合作,提出強化鋼鐵產品出口管理,維護出口競爭秩序,優化鋼鐵出口產品結構,依法依規開展鋼鐵產品國際貿易,引導鋼鐵產品與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
四、如何保障《方案》有效實施?
為了確保鋼鐵穩增長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方案》提出了3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組織保障方面,強調央地協作、部門協作、行業自律,協同抓好任務落實。
二是政策支持方面,用足用好現有財稅政策,落實市場化、法治化、有扶有控金融政策,強化人才培養。
三是運行監測方面,通過常態化運行監測、產能預警機制等手段,強化監測調度,保障行業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