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涪陵高新區:凝“新”聚力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新高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9-04-28 點擊:次
國家正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等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經濟正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重慶涪陵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涪陵高新區)立足新形勢,把握新機遇,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用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領和推動高新區各項工作,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銳意進取,向創新驅動求動能,以科技創新筑支撐,不斷開創高新區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涪陵高新區經濟規模及發展速度連續多年位居重慶“十強園區”前列,是重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重慶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區域性綜合交通樞,先后獲評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食品)、重慶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重慶市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科技研發)等稱號。2018年,涪陵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8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1.2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實現302.9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95%,規上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達99.5%。當前,涪陵高新區正積極創建國家火炬涪陵現代中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和國家打造特色載體推動“雙創”升級示范開發區。
按照產業發展實施計劃,到2020年,涪陵高新區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將取得顯著成效,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將突破420億元,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的“3+1”主導產業將在更大的區域內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成功打造創新引領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獨特的區位優勢及交通條件
涪陵地處重慶中部,位于渝川湘黔鄂五省市的黃金交割點,重慶版圖的幾何中心,是重慶市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被國家定位為成渝城市群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港口和烏江流域的物資集散地,有承東啟西和沿長江、烏江輻射的戰略地位,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契合互動的重要節點城市。涪陵處于涉及20余座大小城市的長江三峽庫區腹心位置,緊密連結著庫區其他區縣、城市。涪陵邑枕長烏兩江,是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千里烏江第一門戶”之稱,也是黔東北、渝東南通江達海的重要節點。
涪陵得天獨厚的區位,讓涪陵高新區有著引領區域發展的先天優勢。2018年,涪陵國內生產總值邁入千億俱樂部,這讓作為涪陵經濟發展龍頭的高新區有著引領區域發展的底氣。涪陵高新區立足涪陵,可服務于渝東地區,輻射湘西、黔北、鄂西南、川東地區,尤其對于三峽庫區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涪陵高新區依托“兩江三高三鐵”對外交通大通道,大力發展外貿經濟,壯大外向型產業集群。龍頭港、攀華港、黃旗港是長江黃金水道上游最優越的三個深水良港,常年可停泊萬噸級船隊。其中,龍頭港是重慶“1+3”核心樞紐港之一,是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常年能夠到達的長江上游最西端港口,有利于發揮長江黃金水道輻射集聚能力,實現與中歐班列(重慶)果園港等重要物流節點順暢對接,成為涪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依托。渝涪高速、滬渝高速復線、重慶外環高速三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滬蓉高鐵、渝懷鐵路、涪南鐵路三條鐵路以及規劃中的渝西高鐵更加完善了涪陵高新區的對外客流、物流大通道。
涪陵高新區內擁有海關、檢驗檢疫、外管等區域性涉外服務機構,數十家金融機構可開展外匯結算業務;有區域性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質檢中心。涪陵綜保區于2018年10月4日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預計將于今年9月封關運行,是重慶第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依托于快速通關政策,正打造高智能、低成本、快通關的對外開放新平臺,積極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的開放口岸、重慶重要的食品醫藥進出口加工基地、西部地區獨具特色的服務貿易示范基地。
厚重的歷史積淀及人文底蘊
涪陵位于烏江與長江交匯處,因烏江古稱涪水、巴國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3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巴國在此建都,秦漢時設枳縣,自唐代以來一直為州所在地。涪陵歷史文化悠久,區情可簡要概括為“巴國故都、易學圣地、水下碑林、榨菜之鄉”。“巴國故都”小田溪曾出土中國第一套戰國錯金云紋編鐘,比翼鳥的愛情故事源于巴國;“易學圣地”北巖點易洞是程朱理學發祥地之一,北宋理學大師程頤曾長期在此講學、點注《易》經;“水下碑林”白鶴梁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是全國首座水下博物館,是國家首批水情教育基地;涪陵是聞名中外的“榨菜之鄉”,涪陵榨菜與德國甜酸甘藍、歐洲酸黃瓜并稱世界三大醬腌名菜;“三線建設”遺址816軍工洞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
涪陵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從這里走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實業家巴婦清,走出了以頭留城、忠信兩全的巴蔓子將軍,走出了出使琉球的帝師周煌,走出了“程朱理學”的創立者程頤和集大成者朱熹,走出了東渡日本傳法的道隆禪師。宋代蘇軾的《荔枝嘆》“天寶歲貢取之涪”記載了唐朝楊貴妃喜食的荔枝來自涪陵;涪陵榨菜遠銷全國各大城市,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韓國、歐美、俄羅斯、南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涪陵的榨菜產業規模已達102億元,“涪陵榨菜”的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成為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雄厚的產業基礎及發展后勁
加快集群發展,夯實產業基礎。涪陵高新區現有企業1520家,其中工業企業183家,已投產135家,已初步形成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先進制造與自動化、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3+1”特色產業集群,培養了一批跨界融合的新興產業,集聚了太極集團、三愛海陵、華通電腦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培育美心翼申、葵花藥業等一批在行業細分市場中具有較大話語權的重慶市“專精特新”企業。2018年,高新區工業增加值302.9億,同比增長9.5%。
醫藥健康產業已成為重慶市醫藥健康行業集群發展的主戰場,聚焦中成藥、生物制藥、醫藥包材、綠色食品四大細分領域,現代中醫藥產業生態圈已具雛形。太極集團是中國醫藥工業10強、非處方藥品牌藥企第一名;榨菜集團是中國醬腌菜行業唯一一家上市企業,“烏江榨菜”品牌聞名全球。制造產業高端化趨勢凸顯,圍繞華晨鑫源汽車、盛時達汽車兩家整車企業聚集配套企業30余家,形成汽車“整車+零部件”垂直產業鏈和汽車產業體系。三愛海陵是中國內燃機零部件行業排頭兵,長期致力于汽車發動機進排氣門產品的研發和制造,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榮獲德國大眾全球優秀供應商獎;是西部唯一的“國家船舶出口基地”,川船重工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現代化造船和鋼結構生產企業。萬達薄板是中國最大的鍍鋅板生產民營企業。電子信息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涪陵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是華為在重慶市云計算網絡中布局的唯一節點,正在構建輻射大西南的云服務承載中心;華通電腦HDI電路板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手機PCB板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12%。
開啟創新引擎,積蓄發展后勁。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活力加快釋放。涪陵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2家,2018年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379.6億元,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近年來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21項、市級科技項目5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先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53家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成市級以上研發機構52個,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4個,引進9名院士與高新區企業長期合作;建成國家級孵化器1個、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
智能產業加快發展。依托涪陵華為云計算數據中心、互愛科技孵化園、科創中心等平臺,積極發展“互聯網+汽車”“互聯網+文化”“互聯網+物流”等新興業態,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建成重慶市數字化車間15個、智能化工廠1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58。涪陵高新區是重慶市首批智慧園區試點園區,正布局提檔升級網絡基礎設施和云服務基礎設施,推進信息采集系統、數據庫等設施設備建設,加速5G網絡構建,推進工業互聯網和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領域的應用。
優質的服務理念及營商環境
工業是涪陵發展的引擎。多年來,在重慶工業發展版圖中,秉承“工業立區、工業強區”發展理念的涪陵高新區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經過數十年沉淀,涪陵在強化企業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上煉出了“涪陵”品牌,涪陵高新區服務企業發展的堅定決心,讓已來的企業待得舒心,讓將來的企業來得放心。
涪陵一直堅持“企業無小事”理念,在深化“放管服”過程中,涪陵高新區項目專員“一對一”“保姆式”服務還在不斷發揚和創新。踐行主動服務、靠前服務、耐心服務,弘揚“由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深入企業了解企業所思所盼,不斷優化完善協調服務機制,第一時間為企業排憂解難。清廉干凈、敢于擔當,涉企服務有交集而不交換、有交往而不交易,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政務服務有力度,企業感知有溫度。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涪陵高新區不斷優化服務和營商環境,切實為企業服務、鼓勁、助力,讓入駐涪陵高新區的企業能發展壯大,涪陵高新區因為有了更多入駐企業而發展得更好更快,真正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